2017年以來,中國數字經濟步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,不僅是在一二線城市,即便是在中小城市,數字經濟浪潮也已成為發展新經濟、打造新動能的重要引擎。我國中小城市有2000多個,在數字經濟方面的發展空間非常廣闊,已有不少中小城市形成了自己的模式,并助推地方經濟邁上新的臺階。
近日,工信部、發改委聯合印發《關于促進云網融合加快中小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通知》,明確將面向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(含地級市、縣城和特大鎮)組織實施云網強基行動,增強中小城市網絡基礎設施承載和服務能力。這無疑將加快中小城市數字經濟的發展步伐,本文結合案例分析中小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模式,希望能給廣大謀劃數字經濟發展的中小城市一些啟示。
一、硬件集群化引領的數字經濟
這里的硬件泛指電子信息制造業,產業鏈長、關聯性大、且品類繁多,最易形成集群化發展模式。近年來,硬科技創業成為投資風向標,推動硬件產業不斷創新升級。中小城市發展硬件產業集群,依托于其區位交通、商務成本和產業配套條件,主要有三種模式:一是瞄準進口替代機會,發展半導體、新型顯示等產業鏈;二是瞄準新型智能終端機會,打造智能清潔、小家電、服務機器人等生產基地;三是瞄準產業鏈轉移機會,打造新的家電、智能終端等產業基地。
案例鏈接:江蘇邳州半導體產業集群
邳州隸屬于江蘇省徐州市,位于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地帶。近年來,邳州發力產業轉型升級,實現了從傳統建材家居向戰略新興產業的躍升,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,實現了從無到有、從小到大、從企業到集群式發展的飛躍。已建成歐洲半導體海歸人才創業園、半導體材料與設備產業園等特色園區,集聚60余家具有影響力的半導體材料和設備企業,引進中科院微電子所徐州研修院、光刻材料研發中心、半導體材料科創中心等20多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。
構建有序發展路徑。邳州按照產業發展難度及市場空間,確立先材料、后設備,先后道(封測)、后前道(制造),先中端、后高端,先邊緣,后核心的發展思路,推動半導體材料與設備產業鏈聯動發展。以先進封測為突破口,以重大項目為引領,先后發力材料鏈、設備鏈、技術鏈、應用鏈,打造全國集成電路及ICT產業新高地。
堅持產業鏈式發展。以博康、華興、上達、影速、光普為龍頭,促進企業間資源共享、抱團發展,形成光刻材料、光電材料、顯示材料、生產測試設備、柔性線路板五大產業基地。其中,三大材料產業鏈發展突出,包括以博康為龍頭,集聚科利、大晶新材料等企業的光刻材料產業鏈;以華興為龍頭,集聚利瀧、瑞源等項目的藍寶石和磷化銦、砷化鎵產業鏈;以上達為龍頭,集聚眾星、澳芯、迪丞、綠人等項目的COF基板封裝、芯片封裝、液晶面板產業鏈。
二、電商產業化引領的數字經濟
自2000年以來飛速發展的消費互聯網,成為中國網絡經濟發展的主引擎,其中以阿里、京東、拼多多、美團等為主的電商平臺無疑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。在電商經濟走過爆發式增長的今天,仍不乏潮品電商、直播電商、跨境電商等發展亮點。中小城市發展電商產業鏈,依托于其資源稟賦、區域市場和人力成本優勢,主要有三種模式:一是圍繞本地產品走出去,發展電商產業鏈;二是借助電商渠道,發展“前店后廠”模式;三是發揮成本優勢,打造電商服務基地。
案例鏈接:山東曹縣“數實融合”模式
曹縣隸屬于山東省菏澤市,位于魯西南經濟欠發達地區,為山東省人口第一大縣。近年來,曹縣抓住電商下沉的機會,從淘寶村起步大力發展電子商務,形成了“數實融合”的產業集群模式。目前,曹縣已形成4大電商產業集群、10大電商直播中心、168個淘寶村,匯聚5000余家電商企業商戶、6萬余家網店,帶動35萬人創業就業,2021年電商銷售額達到281億元,成為僅次于義烏的全國第二大農村淘寶產業集群。
曹縣圍繞木制品、農副產品、表演服飾和漢服4大產業集群,大力鼓勵電商創業就業。一是在縣城建設電商公共服務中心,在各鎮(街道)建設1處鎮級電商服務中心,建設138處村級電商服務站,形成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;二是構建縣鄉村三級電商物流體系,引進四通一達等物流公司,提升物流效率、降低物流成本;三是依托抖音、快手、淘直播等新銷售模式,規劃建設10大電商直播基地;四是打造一批集網上商品交易、物流配送、融資支持、綜合服務、人才培訓于一體的電商產業園區,引導電商企業向園區聚集。
表演服飾和漢服產業集群:依托“e裳小鎮”電商產業園區、大集鎮淘寶產業園,以及大集、閆店樓、安蔡樓等鄉鎮,集聚了繡花、印花、布匹、輔料、加工、倉儲、攝影、銷售等完整的產業生態,形成了全國最大的表演服飾和漢服產業集群。約有漢服及上下游相關企業2000多家,原創漢服加工企業超過600家,原創漢服銷售額占全國同類市場的三分之一。
木制品產業集群:依托木制品電商產業園,以及青菏、普連集、莊寨等鄉鎮,形成細木工板、刨花板、鋸末板、纖維板、貼面板、指接板、家具、木雕、條柳編、建材等12大門類3萬個花色品種,成為全國三大千億級林木產業園區之一。依托阿里巴巴創建木制品跨境電商產業帶,引進亞馬遜跨境電商運營中心,集聚30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,產品出口到歐洲、亞洲、美洲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,日本90%的棺材產于此。
農副產品產業集群:已形成以蘆筍、黃桃、燒牛肉等為主要網銷產品的農產品上行產業集群。以蘆筍產業為例,主要產品有蘆筍罐頭、保鮮蘆筍、蘆筍茶、蘆筍醋、蘆筍汁、蘆筍粉、蘆筍糖漿、蘆筍酒和蘆筍保健品等20余種,出口美國、德國、荷蘭、法國、巴西、日本、西班牙、比利時、意大利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。
三、特色產業鏈引領的數字經濟
數字經濟的產業體系非常龐大,從架構體系上可以分為感知層、網絡層、平臺層和應用層,很多底層的關鍵技術如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位置導航等,貫穿數字經濟的各個層面,助推產業融合發展,可以形成基于特定技術的模塊化產業集聚。在這方面,中小城市通過產業聚焦、打造全域試驗場等,也有很多打造特色產業鏈的發展機會。東灘智庫在2016年湖南地理信息小鎮項目咨詢中,關注到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的案例。
案例鏈接:浙江德清地理信息+產業
德清隸屬于浙江省湖州市,為杭州都市圈的重要節點縣。德清以成功舉辦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為新起點,立足于地理信息產業,打造從芯片研發、裝備制造到數據生產信息服務的完整產業鏈,發展成為地理信息產業最密集的地方。
以地理信息小鎮建設為抓手。小鎮總規劃面積3.68平方公里,打造國際地理信息領域的時空數據中心、產業發展中心、科技創新中心、國際交流中心、培訓體驗中心等功能載體。目前小鎮已集聚“地理信息+”企業超400家,形成了涵蓋地理信息數據獲取、處理、應用、服務等完整產業鏈,擁有千尋位置、浙江國遙、浙江中海達、長光衛星等一批地信科技創新企業。
推進北斗地信產業向上下游延伸。規劃形成“1+X”未來產業體系。圍繞“北斗地信+”融合應用等方向,謀劃建設一批多跨場景應用,推動“北斗地信+人工智能+車聯網”跨界融合發展。規劃建設“北斗地信智慧城”,并打造若干個“北斗地信”產業轉化基地,如“北斗地信+人工智能”基地、“北斗地信+車聯智造”基地、“北斗地信+智能制造”基地等。
面向元宇宙引領的web3.0時代。風語筑、脈策科技、千尋位置、知路導航、阿爾法創新研究院等數十家企業,在德清成立長三角地理信息與元宇宙產業創新聯盟,將聚焦“地信+元宇宙”融合發展,助力地理信息產業迭代升級。同時,打造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,布局數據中心、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,為打造一批元宇宙的創新示范應用場景提供平臺支撐。
四、數字化轉型引領的數字經濟
產業數字化轉型范疇,涵蓋融合型數字經濟和服務型數字經濟,是數字經濟最具廣闊空間的領域。隨著實體經濟加速與數字化技術的融合,各個地方都需要推動數字化轉型,在產業數字化領域也都有發展機會。中小城市結合區域創新資源、市場優勢和產業基礎,重點突破以產業互聯網、工業互聯網為主導的平臺經濟,打造“平臺-場景-生態”的產業模式,可以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,并培育更多根植性的產業生態。
案例鏈接:浙江新昌產業數字化轉型
新昌隸屬于浙江省紹興市,是浙東地區典型的山區小縣。近年來,新昌通過軸承、紡織、膠囊、機械等行業的數字化轉型,推動主導產業創新發展,實現了從欠發達山區縣到全國百強縣的飛躍。新昌全縣兩化融合發展指數104.4,入圍2019年浙江省產業數字化轉型20強地區名單,被工信部授予全國中小企業數字經濟發展示范區稱號。
大規模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。率先聚焦軸承行業,而后以點帶面,逐步向紡織、膠囊、制冷、汽配等行業延伸,推動產業全面數字化轉型。以軸承產業為例,依托寧波博士百川信息科技、陀曼智造等企業,打造“軸承云”平臺和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,構建軸承產業大腦、軸承行業原材料集采等場景應用平臺,為全縣600多家軸承企業提供研究開發、檢驗檢測、智能制造等三大核心服務,同時還提供知識產權、協同創新、科技孵化、創新人才、平臺建設、科技金融、創新展示等創新共性服務。
打造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。以省級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區建設為契機,先后建立工業互聯網、創新服務、產業孵化、人才引培等多個數字化平臺,包括曠視科技工業智能實驗室、科大訊飛工業智能制造中心、北京遙感設備研究所產業孵化中心、聯通5G研究中心等。構建“線上平臺運營+線下專業顧問”O2O服務模式的科技大市場,打造高效技術轉移通道;建設產學研合作大數據庫,讓企業家通過App與專家實時互動。
營造數字化轉型服務環境。加強企業家培訓,培養和引進一批職業經理人團隊,培育一批精通本行業業務技能又熟悉信息化知識的“數字工匠”;強化財政專項資金的統籌,加強對數字經濟發展重點領域、重大平臺、重大項目及試點示范的支持;將數字經濟納入信貸優先支持范圍,如憑借數字化改造項目備案申請銀行貸款,推動資本市場全方位服務數字經濟發展等。